甲鱼冬季养殖需要注意什么,看完你就知道了【最新推荐】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4:03:41 浏览:-|
加入收藏
甲鱼冬季养殖需要注意什么,在甲鱼养殖的整个周期中,冬季养殖环节无疑是极具挑战性且需要高度重视的部分。甲鱼冬季养殖面临着水温骤降、食物资源相对匮乏、甲鱼自身生理机能变化等诸多特殊情况,这一系列因素都可能对甲鱼的生存、生长以及健康状况产生深远影响。因此,深入了解并妥善处理甲鱼冬季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要点,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。接下来就和常德河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水温调控
适宜水温范围
甲鱼在冬季的适宜水温一般应维持在18℃-25℃之间。水温过低会使甲鱼进入冬眠状态,生长停滞,且冬眠期间甲鱼的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染疾病;水温过高则可能导致甲鱼新陈代谢过于旺盛,消耗过多能量,不利于其安全越冬。例如,当水温低于15℃时,甲鱼的摄食明显减少,活动也变得迟缓;而水温高于28℃时,甲鱼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、频繁浮出水面等现象,增加了受伤和感染的风险。
保温措施
在冬季来临之前,养殖户应提前检查并修复养殖池的保温设施。对于室内养殖池,可以采用保温棚的方式,选用透光性好、保温性能强的塑料薄膜或阳光板覆盖在养殖池上方,减少热量散失。同时,要注意保温棚的密封性能,防止冷风灌入。例如,在北方寒冷地区,一些养殖户会在保温棚内增设加温设备,如暖风机、加热棒等,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节加温强度,确保水温稳定在适宜范围内。对于室外养殖池,可以适当加深水位,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保持水温。一般来说,冬季室外养殖池的水位可加深至1.5-2米。此外,还可以在养殖池周围设置挡风屏障,如用塑料布或帆布围起来,减少寒风对水面的直接吹拂,降低水温下降速度。
二、水质管理
水质监测与调节
冬季虽然甲鱼的活动和摄食减少,但水质管理仍不能松懈。要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酸碱度(pH值)、溶解氧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指标。pH值应保持在7-8.5之间,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/升,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要尽可能低。由于冬季水温低,水体中的微生物活动减缓,水质容易变差。因此,需要适时进行水质调节。例如,可以定期向养殖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,如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等,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,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,改善水质。同时,要注意换水频率,冬季换水不宜过于频繁,一般每隔1-2周换水1/5-1/3即可,避免因换水导致水温波动过大。换水时,要提前将新水进行预热或曝气处理,使新水的水温、水质与原池水相近。
底质改良
冬季甲鱼在池底活动相对较多,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甲鱼的健康。要定期清理养殖池底的残饵、粪便等有机物,防止其在池底堆积发酵,产生有害气体,如硫化氢等。可以采用机械清淤或生物底改的方法。生物底改是利用一些底栖微生物,如硝化细菌、反硝化细菌等,将池底的有机物分解转化,改善底质环境。例如,每隔2-3周在池底均匀撒施生物底改剂,按照产品说明的用量使用,能够有效降低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含量,为甲鱼创造一个清洁、舒适的栖息环境。
三、饲料投喂
调整投喂量与频率
随着水温下降,甲鱼的食欲会逐渐减退。在冬季,要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频率。当水温在18℃-25℃时,投喂量可按照甲鱼体重的1%-2%进行投喂,每天投喂1-2次;当水温低于18℃时,投喂量应减少至体重的0.5%左右,每2-3天投喂一次;当水温低于15℃时,可暂停投喂。例如,在水温为20℃时,若养殖池中甲鱼总重量为1000千克,则每天投喂量约为10-20千克饲料。同时,要注意观察甲鱼的摄食情况,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,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。
饲料品质选择
冬季投喂的饲料品质要高,应选择营养丰富、易消化的饲料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维持在40%-45%,同时要含有适量的脂肪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。例如,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甲鱼专用配合饲料,其中添加了鱼油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剂等,能够满足甲鱼在冬季的营养需求,增强其免疫力和抗寒能力。此外,在投喂前,可以将饲料用温水浸泡软化,这样有利于甲鱼消化吸收。
四、疾病预防
增强甲鱼免疫力
冬季甲鱼免疫力相对较弱,是疾病高发期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,如多糖类物质、益生菌等,提高甲鱼的自身免疫力。例如,在饲料中添加0.1%-0.2%的β-葡聚糖,连续投喂1-2周,能够刺激甲鱼的免疫系统,增强其抗病能力。同时,要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清洁,减少甲鱼的应激反应,因为应激会降低甲鱼的免疫力,使其更容易患病。
药物预防与消毒
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,可选用一些刺激性较小的消毒药物,如二氧化氯、聚维酮碘等。一般每隔1-2周对养殖水体进行一次消毒,按照药物说明的浓度使用,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。在疾病高发季节前,如冬季来临之前,可以对甲鱼进行药物预防。例如,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或驱虫药,连续投喂3-5天,但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,避免药物残留对甲鱼品质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。此外,要及时隔离患病甲鱼,防止疾病传播扩散,对病死甲鱼要进行无害化处理,如深埋或焚烧等。
五、日常管理
加强巡塘
在冬季,养殖户要加强巡塘工作,每天至少巡塘1-2次。观察甲鱼的活动情况、摄食情况、水质变化以及保温设施和设备的运行情况等。例如,若发现甲鱼有异常行为,如浮头、离群独游、体表有损伤等,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。若发现水质浑浊、异味或水温异常波动,要立即进行处理,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甲鱼的健康。
记录与总结
做好养殖记录是冬季甲鱼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。要记录每天的水温、水质监测数据、饲料投喂量、甲鱼的生长情况以及疾病防治措施等信息。通过对这些记录数据的分析和总结,可以及时发现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总结经验教训,为下一年度的养殖提供参考依据,不断提高甲鱼冬季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。
常德市河洲产业是由常德市河洲水产有限公司、湖南省河洲生态甲鱼养殖有限公司、常德市鼎城区河洲龟鳖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的集中华鳖种苗繁育、生态养殖、产品研发、销售服务、技术培训、休闲观光、互联网+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。
综上所述,甲鱼冬季养殖需要在水温调控、水质管理、饲料投喂、疾病预防和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精心操作、严格把控,才能确保甲鱼安全越冬,为来年的生长和养殖效益奠定良好基础。

适宜水温范围
甲鱼在冬季的适宜水温一般应维持在18℃-25℃之间。水温过低会使甲鱼进入冬眠状态,生长停滞,且冬眠期间甲鱼的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染疾病;水温过高则可能导致甲鱼新陈代谢过于旺盛,消耗过多能量,不利于其安全越冬。例如,当水温低于15℃时,甲鱼的摄食明显减少,活动也变得迟缓;而水温高于28℃时,甲鱼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、频繁浮出水面等现象,增加了受伤和感染的风险。
保温措施
在冬季来临之前,养殖户应提前检查并修复养殖池的保温设施。对于室内养殖池,可以采用保温棚的方式,选用透光性好、保温性能强的塑料薄膜或阳光板覆盖在养殖池上方,减少热量散失。同时,要注意保温棚的密封性能,防止冷风灌入。例如,在北方寒冷地区,一些养殖户会在保温棚内增设加温设备,如暖风机、加热棒等,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节加温强度,确保水温稳定在适宜范围内。对于室外养殖池,可以适当加深水位,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保持水温。一般来说,冬季室外养殖池的水位可加深至1.5-2米。此外,还可以在养殖池周围设置挡风屏障,如用塑料布或帆布围起来,减少寒风对水面的直接吹拂,降低水温下降速度。
二、水质管理
水质监测与调节
冬季虽然甲鱼的活动和摄食减少,但水质管理仍不能松懈。要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酸碱度(pH值)、溶解氧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指标。pH值应保持在7-8.5之间,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/升,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要尽可能低。由于冬季水温低,水体中的微生物活动减缓,水质容易变差。因此,需要适时进行水质调节。例如,可以定期向养殖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,如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等,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,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,改善水质。同时,要注意换水频率,冬季换水不宜过于频繁,一般每隔1-2周换水1/5-1/3即可,避免因换水导致水温波动过大。换水时,要提前将新水进行预热或曝气处理,使新水的水温、水质与原池水相近。
底质改良
冬季甲鱼在池底活动相对较多,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甲鱼的健康。要定期清理养殖池底的残饵、粪便等有机物,防止其在池底堆积发酵,产生有害气体,如硫化氢等。可以采用机械清淤或生物底改的方法。生物底改是利用一些底栖微生物,如硝化细菌、反硝化细菌等,将池底的有机物分解转化,改善底质环境。例如,每隔2-3周在池底均匀撒施生物底改剂,按照产品说明的用量使用,能够有效降低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含量,为甲鱼创造一个清洁、舒适的栖息环境。
三、饲料投喂
调整投喂量与频率
随着水温下降,甲鱼的食欲会逐渐减退。在冬季,要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频率。当水温在18℃-25℃时,投喂量可按照甲鱼体重的1%-2%进行投喂,每天投喂1-2次;当水温低于18℃时,投喂量应减少至体重的0.5%左右,每2-3天投喂一次;当水温低于15℃时,可暂停投喂。例如,在水温为20℃时,若养殖池中甲鱼总重量为1000千克,则每天投喂量约为10-20千克饲料。同时,要注意观察甲鱼的摄食情况,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,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。
饲料品质选择
冬季投喂的饲料品质要高,应选择营养丰富、易消化的饲料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维持在40%-45%,同时要含有适量的脂肪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。例如,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甲鱼专用配合饲料,其中添加了鱼油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剂等,能够满足甲鱼在冬季的营养需求,增强其免疫力和抗寒能力。此外,在投喂前,可以将饲料用温水浸泡软化,这样有利于甲鱼消化吸收。
四、疾病预防
增强甲鱼免疫力
冬季甲鱼免疫力相对较弱,是疾病高发期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,如多糖类物质、益生菌等,提高甲鱼的自身免疫力。例如,在饲料中添加0.1%-0.2%的β-葡聚糖,连续投喂1-2周,能够刺激甲鱼的免疫系统,增强其抗病能力。同时,要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清洁,减少甲鱼的应激反应,因为应激会降低甲鱼的免疫力,使其更容易患病。
药物预防与消毒
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,可选用一些刺激性较小的消毒药物,如二氧化氯、聚维酮碘等。一般每隔1-2周对养殖水体进行一次消毒,按照药物说明的浓度使用,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。在疾病高发季节前,如冬季来临之前,可以对甲鱼进行药物预防。例如,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或驱虫药,连续投喂3-5天,但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,避免药物残留对甲鱼品质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。此外,要及时隔离患病甲鱼,防止疾病传播扩散,对病死甲鱼要进行无害化处理,如深埋或焚烧等。
五、日常管理
加强巡塘
在冬季,养殖户要加强巡塘工作,每天至少巡塘1-2次。观察甲鱼的活动情况、摄食情况、水质变化以及保温设施和设备的运行情况等。例如,若发现甲鱼有异常行为,如浮头、离群独游、体表有损伤等,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。若发现水质浑浊、异味或水温异常波动,要立即进行处理,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甲鱼的健康。
记录与总结
做好养殖记录是冬季甲鱼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。要记录每天的水温、水质监测数据、饲料投喂量、甲鱼的生长情况以及疾病防治措施等信息。通过对这些记录数据的分析和总结,可以及时发现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总结经验教训,为下一年度的养殖提供参考依据,不断提高甲鱼冬季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。

综上所述,甲鱼冬季养殖需要在水温调控、水质管理、饲料投喂、疾病预防和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精心操作、严格把控,才能确保甲鱼安全越冬,为来年的生长和养殖效益奠定良好基础。